

魯迅一家屬于“覆盆房”的一個分支。“支覆盆房”全盛時期占地三千多畝,還有七、八座當(dāng)鋪。魯迅生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。周家做官經(jīng)商,人丁昌盛,至魯迅出世,周家已分居三處,彼此照應(yīng),儼然大戶。魯迅的祖父周福清,原名周致福,字震生,又字介孚,清同治十年辛未科進(jìn)士,翰林院庶吉士。由翰林改官,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,后在北京任內(nèi)閣中書,對魯迅教育十分開通。魯迅的父親周伯宜,字伯宜,曾改名文郁,閑居在家。后因肺結(jié)核而死。魯迅的母親;魯瑞是紹興當(dāng)?shù)嘏e人魯希曾孫女,思想頗為開通,沒念過書,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魯迅到了晚年,對于時間抓得更緊。不管工作多么艱苦,環(huán)境多么惡劣,他仍是如饑似渴的學(xué)習(xí),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。病重的時候,他就想著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;病稍好一些,他就動手做起來。他在逝世前不久,生著病,體溫很高,體重減輕到不足80斤,可是他依然堅持著寫作和翻譯文章。他在逝世的前三天,還給別人翻譯的一本蘇聯(lián)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,在逝世的前一天,還記了日記。魯迅一直戰(zhàn)斗到他離開我們的那天,從來沒有浪費時間。